房價大漲,一套動輒上億,日本人年輕人又支楞起來了?-環(huán)球時訊
全國各城市房地產(chǎn)數(shù)據(jù)、城市房價排行、房價漲跌數(shù)據(jù),前往中指云查看→
日本的房價,又漲起來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一波漲價,還不是小漲,而是大漲。漲得最兇猛的,當屬日本首都東京。
今年3月,東京的23個區(qū)新公寓售價達到2億175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92萬元),較上年同月漲幅達到173.7%,創(chuàng)造了歷史記錄。
其中,近4成房子,售價在1億日元以上。
1—3月,東京圈(東京都、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房地產(chǎn)投資額就高達48億美元,同比增長26%。
如果以城市為單位,今年前3個月,東京圈地產(chǎn)投資總額僅次于美國洛杉磯,全球排名第2。
到了5月,東京圈新建住宅均價飆升到806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06萬元),同比上漲32.5%,刷新歷史記錄。
甚至,一些30多年的“高齡”二手房,也能賣到1億日元以上。
簡而言之,日本首都東京以及東京周圍地區(qū),都漲瘋了,漲麻了。
并且,東京房價的這波上漲,不只是個別月份、個別新樓盤零星的漲,而是長期的、普遍的漲。
根據(jù)日本不動產(chǎn)經(jīng)濟研究所在4月發(fā)布的《2022財年東京都地區(qū)新建公寓市場趨勢》報告,與2021財年相比,2022財年東京23個區(qū)新建公寓均價增長了17.2%,東京及其周邊地區(qū)增長了8.6%。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日本的房價并不低,甚至可以說很高,并且是破紀錄的那種高。
2021年,東京圈新建公寓均價同比增長了2.9%。東京23個區(qū)新建公寓均價,則達到829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60.54萬元),這是日本1990年代地產(chǎn)泡沫破裂之后,30年來首次突破8000萬日元的大關。
也就是說,2022年東京的房價上漲,是在2021年房價上漲到“地產(chǎn)泡沫期”的基礎上,又上一個臺階,從大跳升級為起飛。
而這輪購買主力,也并非全是富人。根據(jù)日本住友集團透露,“東京品川區(qū)一個樓盤,1億以上的房子有一半是公司職員家庭簽約購買的。”
眾所周知,1990年代地產(chǎn)崩盤之后日本進入了“失去的三十年”,老齡化、少子化加劇,年輕人面臨工作、婚姻、生育、養(yǎng)老等重重壓力,成為了“迷失的一代”。買房,這一目標選項,被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從生清單中永久刪除。
難道,日本的年輕人突然想通了,突然支楞起來準備為國接盤了?
日本,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海外金主,莫名熱情
2021年3月25日,美國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公司黑石集團宣布,已經(jīng)和日本第二大物流公司近鐵集團簽訂協(xié)議:
黑石將收購近鐵旗下位于京都、大阪等地的8家酒店。
此事之所以引起一時轟動,因為這是黑石集團第一次在日本投資酒店,而首次出手就是600億日元的大手筆。
除了酒店,黑石集團還在日本投資租賃公寓、辦公樓等資產(chǎn)。目前,黑石在日本已擁有超過1萬億日元的不動產(chǎn)。
在黑石集團領導托管資產(chǎn)達3200億美元的房地產(chǎn)投資部門負責人Kathleen McCarthy,在面對媒體時,毫不掩飾自己的樂觀:“當然,今后仍將增加在日本的投資”。
總之,黑石的一系列動作,潛臺詞就是,自己不是亂投的,是打心眼里看好日本地產(chǎn)。
美國另外一家投資大佬,也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投資銀行高盛,同樣不甘示弱。
同樣是在2021年,高盛向日本房地產(chǎn)領域投資約2500億日元。這是往年高盛在日投資額的2倍以上。
不僅如此,同年7月,高盛還向海內外投資者募集4000億日元規(guī)模的資金,準備大筆買入東京的辦公樓、住宅樓以及零售地產(chǎn)。
高盛態(tài)度也很明確,看好日本地產(chǎn)。
全國各城市房地產(chǎn)數(shù)據(jù)、城市房價排行、房價漲跌數(shù)據(jù),前往中指云查看→
東京以及東京圈這輪漲價潮中,美國資本居功甚偉,是最主要的投資力量。其次,是亞太地區(qū)。
在亞太力量中,新加坡,出手堪稱兇猛。
2022年2月,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以1500億日元,從誕生過世界首富的日本巨頭西武控股手中收購了31個酒店和娛樂設施。3月份,新加坡公寓信托基金Ascott Residence Trust就大舉收購大阪和福岡的租賃住宅和學生公寓。
同年6月,新加坡的投資基金QIP(Q Investment Partners),第一批次就在大阪、名古屋買入3處房產(chǎn),并向東京進發(fā)。
當然,在亞太這股投資力量中,也有中國方面的參與。比如,2022年,香港基金基匯資本就在東京大阪等地購買了32個租賃住宅。并且,該基金準備在今后2年投資在5000億日元以上,這一數(shù)字是前2年投資額的6倍。
之所以上新聞的都是日本海外的投資者,是因為這輪漲價潮的弄潮兒,正是來自海外。
也可以這么理解,在日本人還沒弄明白自己哪里行的時候,海外紛紛豎起大拇指,大家說你行,你就行。
并且,已經(jīng)連續(xù)說了好幾年“你行”了。
2022年,日本海外的投資者累計購買日本不動產(chǎn)金額高達1.35萬億日元。截至到2022年,海外投資者對日不動產(chǎn)投資已連續(xù)4年突破1萬億日元。
海外投資,在日本不動產(chǎn)總交易額中的占比,已經(jīng)高達3成。
之所以說海外投資者是漲價潮的弄潮兒,原因正如日本不動產(chǎn)大型企業(yè)Hulic的會長西浦三郎所說,“在最近的招標案件中,投標者9成為海外投資者”。
那些對區(qū)域房價產(chǎn)生影響的地標性不動產(chǎn)的價格,恰恰取決于海外投資者的熱情。
由于海外投資者持續(xù)加注,在這場連年漲價的潮流中,日本人也終于重新燃起買房的激情。
既然是買房子,大家看重的還是房子的“投資”屬性。
2021年,日本人才服務企業(yè)Recruit曾向東京圈高檔住宅樓購房者做了一次調查,結果“因為想擁有資產(chǎn)而買房”的人比例已經(jīng)提升到29.1%,達到2015年的2倍。
不僅房市起來了,日本的股市,也是大漲,空前的大漲。
2023年6月13日,日經(jīng)225指數(shù)創(chuàng)造1990年以來首次突破33000點大關的奇跡。
截至6月30日,日經(jīng)225指數(shù)從年初至今的累計漲幅更是達到29%,創(chuàng)下1990年日本經(jīng)濟衰退以來最好成績。
數(shù)據(jù)上來看,在外資的“幫助”下,日本人似乎正在走出1990年代地產(chǎn)泡沫破裂后的“地產(chǎn)恐懼”和失去的三十年。
諸如黑石、高盛、巴菲特等“人精”,他們用重金投資證明自己的確看好日本的未來。
因為他們知道,美國的“友岸外包”戰(zhàn)略,是日本沉寂30年的歷史中,難得的崛起之機,日本肯定要趁機折騰。
與此同時,這些“人精”又不是特別看好日本能抓住這個機會。否則,他們就會投資那些“潛力無窮”、“一本萬利”的半導體產(chǎn)業(yè),而不是地產(chǎn)、礦產(chǎn)、零售。
因此,這些人精的投資很有智慧,日本人注定要淘金了,不管他們能不能淘得到金,但是他們肯定要吃喝拉撒,要過橋過路,要住店。
所以,日本的地產(chǎn),日本股市上和能源、礦產(chǎn)、物流等相關的股票,已經(jīng)被盯上了。收一輪燃料費、租金、過橋費,還是穩(wěn)妥的。
日本的智庫層面也很明白。比如,前亞洲開發(fā)銀行研究院院長吉野直行,這樣解釋日本近期的繁榮盛況:
一、主要原因還是日元的貶值,日元對美元匯率一直在下跌。而對美國投資者來說,日元貶值意味著日本的股票、地產(chǎn)很便宜。
二、由于美國的緊縮貨幣政策,市場開始收緊,美國企業(yè)也開始減少投資和生產(chǎn)。因此,大量外資涌入日本股市,從而推高了日本股價。
當然,日本普通民眾也并不傻。
2021年,日本人才服務企業(yè)Recruit對于東京圈高檔住宅樓購房者的調查中,“因為想擁有資產(chǎn)而買房”的人比例已經(jīng)提升2015年的2倍。然而,這些“投資者”的想法卻是:
“在暴跌前賣出去”。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和日本一樣,命運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在注定的沉浮中參與一場機不可失的豪賭罷了。
畢竟,日本職員的工資待遇,20年沒有漲了。而如果以美元為基準,20年來,日本職員工資縮水了近4成。
如果把房價比做山,此時此刻東京的山,比1990年地產(chǎn)泡沫破裂前還要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