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強制退市!監管層對科創板首批欺詐發行案亮劍
科創板出現首批退市公司。
4月21日,*ST紫晶(688086、紫晶存儲)和*ST澤達(688555、澤達易盛)分別發布公告稱,公司于當天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
(資料圖)
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的重大違法行為,兩家公司將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同日,上交所啟動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流程,向兩公司發出擬終止股票上市事先告知書,并將在規定時間內作出終止上市決定。
上交所表示,科創板設立之初,即明確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強化發行人對信息披露的誠信義務和法律責任,嚴厲打擊欺詐發行、虛假陳述等違法行為,嚴格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制度,切實提高違法違規行為成本。
對于*ST紫晶、*ST澤達這類欺詐發行上市公司,一經查實即予以嚴懲,彰顯了監管機構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嚴厲打擊證券違法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立場和決心,也切實維護了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初心。上交所將持之以恒守好科創板“入口”質量關,強化信息披露監管,推動各方歸位盡責,對構成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或其他重大違法行為的上市公司依法堅決終止上市,保障科創板長期健康有序發展。
當日,證監會答復了澤達易盛、紫晶存儲欺詐發行案中投資者保護方面的安排,并對上述案件中所涉的中介機構及其責任人員如何處理予以了回應。
中介機構擬設10億元先行賠付基金
據證監會消息,澤達易盛、紫晶存儲欺詐發行案嚴重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在投資者保護方面,證監會表示,對于澤達易盛案,上海金融法院已經收到澤達易盛普通代表人訴訟起訴材料,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發布公告,表示密切關注澤達易盛普通代表人訴訟進展,如上海金融法院受理并裁定適用普通代表人訴訟,將依法接受投資者特別授權,申請參加該案并轉換特別代表人訴訟。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具有“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特征,能夠一攬子解決澤達易盛案的民事賠償問題,適格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可以在訴訟程序中得到保護。
據介紹,對于紫晶存儲案,中信建投作為紫晶存儲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與其他中介機構正在主動籌備投資者賠償事宜,擬共同出資10億元設立先行賠付專項基金(上述金額為公司初步估算結果,基金規模將根據最終計算的適格投資者損失賠付金額進行調整),用于先行賠付適格投資者的投資損失。先行賠付可以高效、快捷地解決紫晶存儲案的民事賠償問題,適格投資者可以積極參與先行賠付程序直接獲賠,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談及上述案件所涉中介機構及其責任人員將如何處理,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前期,證監會貫徹“零容忍”要求,對澤達易盛和紫晶存儲所涉中介機構開展“一案雙查”。在澤達易盛案中,東興證券、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因涉嫌在相關執業過程中未勤勉盡責,近日已被證監會立案。在紫晶存儲案中,證監會對中信建投、容誠會計師事務所、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廣東恒益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啟動了相關調查工作,后續將根據其在相關執業行為中的勤勉盡責情況,結合其主動先行賠付以及申請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等情形,依法進行下一步處理。需要指出的是,證監會將關注相關中介機構有關責任人員在上述案件中的執業行為,如果發現有關責任人員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依規予以嚴處。
上交所當晚亦稱,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查明的事實,*ST紫晶、*ST澤達均實施了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行為,極大擾亂了資本市場秩序與行業生態。證監會對公司及“關鍵少數”予以嚴懲,作出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決定,并統籌推進行政、民事、刑事立體追責。上交所貫徹“零容忍”要求,依規盡速對兩公司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堅決將其從科創板市場清退,并同步作出紀律處分決定,對控股股東、董事長等“首惡”作出公開認定終身不適合擔任董監高的頂格處理。
IPO后仍持續財務造假
根據安排,兩家公司股票均將自2023年4月24日(星期一)開市起停牌。
上交所表示,在作出退市決定后,兩公司股票將進入15個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隨后即予以摘牌。根據上市規則,兩公司股票因欺詐發行退市后不得申請重新上市。請廣大投資者充分關注兩公司股票行將摘牌的退市進程和交易風險,審慎決策。
細看*ST澤達、*ST紫晶本次收到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書羅列,兩公司在IPO申報環節,就已通過虛構交易等行為虛增多年營業收入,構成欺詐發行。例如,2016年至2019年,*ST澤達各年度虛增利潤占當年利潤的比例分別高達104.72%、91.05%、103.24%、67.69%,并在招股說明書中隱瞞關聯交易、股權代持等重要事實。*ST紫晶2017年至2019年虛增的利潤占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5.82%、32.59%、137.33%。
上市后,兩公司仍在持續實施財務造假行為。2020年和2021年,*ST澤達虛增利潤占當期報告記載的利潤總額的88.97%、56.23%,2021年還虛增在建工程3,632萬元。2019年和2020年,*ST紫晶虛增的利潤占當期報告記載的利潤總額絕對值的94.55%、151.1%。
回溯兩家公司案發過程。其中,*ST紫晶于2020年2月登陸科創板,但不久便遇上了麻煩。公司上市首年即2020年年報被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成為科創板首家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公司。對此,上交所曾就重要會計科目、業務模式變化、預付款項變化等進一步問詢,分別就公司2020年年報保留意見、2020年年報及2021年半年報3次發出問詢函。
2022年2月11日,*ST紫晶收到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之后公司違規擔保、資金劃扣、投資者訴訟等風險接連爆發。
*ST澤達于2020年6月23日在科創板上市。與*ST紫晶類似,上市后,上交所也對該公司相關事項進行重點監管,先后發出多份監管函件等。并且,審計機構曾對*ST澤達2021年年報出具保留意見。
至2022年5月11日,*ST澤達亦收到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在先后被立案調查后,兩家公司均于當年11月18日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彼時業內人士指出,兩家公司從立案到處罰,時間分別僅為9個月、6個月,監管機構快速立案、快速查處、快速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體現了監管機構對重大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的堅決態度,和切實維護投資者利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決心。
打破“退市難”僵局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設立之初即確立了強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嚴格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制度的要求。
2019年年初,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就明確提出,“強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嚴厲打擊欺詐發行、虛假陳述等違法行為”,“嚴格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制度,對構成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的上市公司依法堅決終止上市”。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的注冊制改革全面鋪開,“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化新生態逐步構建。從滬市主板情況來看,數據顯示,2020年退市改革以來,滬市共有41家公司退市。2021年退市14家,2022年退市24家,同比增長約70%。2022年強制退市18家,較2021年增長125%,退市風險警示公司的退市率達45%,退市比例大幅提高。
至2023年,*ST凱樂、*ST西源、*ST榮華3家公司因交易類退市,*ST輔仁、*ST中昌已在業績預告中明確退市預期。
此外,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觀察,在監管合力下,今年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公司數量正不斷增多,“違法退”或成為多元化退市機制的又一新特征。除了*ST澤達、*ST紫晶已“鎖定”強制退市。
4月19日,ST宏圖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公司存在虛減負債的情況。其中,2020年虛減負債金額為97.48億元,2021年虛減負債金額為97.48億元,2020年及2021年虛減負債金額合計194.95億元,且占該2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凈資產合計金額的4106.92%,根據相關規定,該公司將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此前,4月3日,*ST博天也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同步提示了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
“過去兩年多來,退市改革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打破了‘退市難’的僵局;著力標本兼治,多元化退市也開始發揮風險化解作用。資本市場優勝劣汰功能進一步得到了加強。”資本市場觀察人士說。
標簽: